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新闻公告>>正文
  • 江西警察学院基础理论教研部“十三五”发展规划
  • 来源: 发布于:2017-09-07 18:14:39 阅读:12 次 字体:【

  • 为更好地配合学院“十三五”期间的整体部署,全面提升基础理论教研部的教学、科研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西省公安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西省警察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部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基础理论教研部工作现状、面临的问题

    () 基础理论教研部工作现状

    基础理论教研部是我院十二个教学系部之一,主要承担全院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开设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公安学概论》、《犯罪学》、《艺术实践》、《中国文学简史》、《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就业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等40多门课程。

    基础理论教研部现有教职员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部门双肩挑人员3人,教学秘书1人。职称结构为教授7名,副教授4名,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42.3%;中级职称12名,占教师总数的46.2%;助教1名,占教师总数的0.4%,教员2名,占教师总数的0.8%;学历结构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的58%;本科学历11人,占教师总数的42%。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教师2人,3040岁教师9人,4050岁教师8人,50岁以上7人。现有兼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

    “十二五”期间,基础理论教研部培育并成功申报了四个专业——法律文秘专业、英语专业(涉外警务方向)、警察表演艺术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公安技术学基础实验平台建设》,获得中央财政200万元资金支持,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十二五”期间,我部注重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融合、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体现特色的原则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设了一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应用文写作》、两门院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秘书学》。

    鼓励教师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部门教师出版专著1本,主编、参编《实用公安文书写作》、《逻辑学》、《法律逻辑学》、《高等数学》、《公安学概论》等多部教材;主持国家级课题1个,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54项,主持或参与市厅级、院级课题77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我部培养了3名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引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20人;利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提升学历和职称,“十二五”期间共培养在职研究生3名,有3名教师晋升教授,5名教师晋升副教授;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多年来部门教师在学院组织的各类职业培训中参训人数一直名列前茅。部门教师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在学院举行的各类教学比赛中成绩斐然,多人获得职称组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

    立足于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理念。2010年以来,由我部负责运作的公务员培训中心开设了17个培训班,培训学生近千人。多次指派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可喜成绩。积极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平台,主办或联办了我院两届“警苑·华采杯”作文竞赛,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写作技能和才华的平台。

    (二)目前基础理论教研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通识课程地位不高,受重视程度不够。近些年,由于受整个大的教育环境的影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视通识课程的现象,对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普遍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导致部分学生文化功底薄弱,基本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低下,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匮乏,在就业市场与工作岗位上后续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必修课中通识课程普遍占有30%的比重,但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基础课程尤其是人文社科类课程被弱化,较纯语言工具类课程在通识课程中所占比例而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课程所占学分和课时比例太小,无法达到通识课程培养目标。

    2.学科分散,难以形成教科研联合公关的合力,研究成果质量整体不高。长期以来,基础理论教研部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教学工作,我部教师担任的课程门类较多,教学任务较重,导致我部科研经费总量、学术论文、教材著作数量偏少。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教科研获奖成果不够丰厚。

    3.师资队伍不稳定,部分课程师资匮乏,队伍建设出现瓶颈。因学院结构性调整,法律文秘专业、英语专业(涉外警务方向)、目前都划归为人文管理系,专业所属教师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师资流失极为严重,部门教师总数由“十二五”期间最高峰的44人锐减至低谷的21人,师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学历、中青年教师比例急剧下降,教师年龄结构比例失调部分课程师资匮乏,理科基础教研室三门主干课程中,《高等数学》十几年来只有一位专任教师,直至2015年下半年才由我院教务处调入了一名数学老师;《大学物理》也只有一名50岁以上的专任教师;而《化学》连一位专任教师也没有。目前我部各教研室均缺乏领军人物,没有省部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

    4.实验实训器材、场地等硬件建设不足。随着学院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建设投入明显偏少,目前整个部门承担的课程中仅物理、化学和艺术课程有实验室,其他课程均无实验(实训)室。

    5.所处定位模糊导致专业建设后续乏力。“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整体招生规模的扩大,我院也乘着改革的东风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成功申报了多个普通专业。在有关普通专业的归口管理上,学院经历了一个探究、摸索的过程,导致我部对自身在学院办学中所处定位产生了模糊认识,是以承担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要任务还是以建设、发展、壮大法律文秘、英语专业等普通专业为工作重点没有清晰认识。认知上的模糊成为严重困扰了基础理论教研部发展。“十二五”之前我部率先在公安院校开设了法律文秘和应用英语两个专科普通专业。2010-2015年经由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批准,新增英语(涉外警务方向)本科、表演艺术(警察表演艺术方向)专科和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我部在相关专业的培育、申报、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随着学院对基础理论教研部所处定位的反复调整,英语专业、法律文秘专业、艺术专业的归属也几易其主,导致部分专业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目前,艺术教研室、文秘教研室又回到我部,但随着公安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公安招录体制的改革,法律文秘、表演艺术(警察表演艺术方向)两个专业停办的可能性较大,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刚申办成功,是否招生尚不明朗, 专业建设难以为续。

    6.公务员培训课程师资匮乏。我部教师由于教学任务总体偏重,无法从现有的师资队伍中抽调专人从事公务员培训教学,只能短期聘请其他系部老师任课,师资缺乏稳定性。由于培训教师的报酬偏低,聘用老师工作缺乏动力,师资力量与院外的培训机构相比不够雄厚。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现行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针,以公安教育改革和公安招录体制改革为引领,以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为己任,认真落实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致力于夯实我省预备警官的基础理论,提高我院学生、学员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高尚审美情操和道德水平,为实现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务、部务协作高效的原则。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党支部引领方向,部行政狠抓落实,高效协作,保证规划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2、坚持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为抓手,促进教学改革,千方百计推进课程建设。

    3、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原则。以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团结的班子和队伍,提升全体教师热心工、安心从教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4、坚持努力开拓、不断创新的原则。冷静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新观念,学习经验,努力开拓,不断创新,持续保持教学科研工作的活力。

    三 “十三五”期间发展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院“厚基础、宽口径、重实用、强能力、求创新”的要求,围绕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大力开展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为两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紧紧围绕学院政治办院、依法治院、特色兴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坚决捍卫民族文化安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置入创新理念,帮助学生参与就业竞争,教会学生创业生存。大力推进美育教育,充分发挥通识课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化、濡染作用,彰显通识课程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教养、有完整知识体系、有持续发展动力的预备警官中的重要地位,着力打造基础扎实、教学先进、在区域公安院校通识教育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系部。

    (二)具体目标

    1.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以服务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公安教育改革为背景,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大力推进创新创育、审美艺术教育等国家现行的重要教育方针为引领,以基础课程建设、通识选修课程开发为抓手,加快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效益,大力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的改革,不断开发特色课程,努力建设2-4门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强化教师科研能力

    逐步提高教科研成果产量,提升成果质量,引导教师突破纯理论研究的束缚,提升基础学科研究成果服务社会、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的价值,凸显成果的应用性。“十三五”期间部门教师至少主持完成8个省级以上课题,其中应用性课题不少于5个;完成或指导完成院级课题不少于20项。

    3.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本,教师为先。“十三五”期间,基础理论教研部将努力打造一支学缘互补,年龄梯队合理、知识更新较快、师德师风良好、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书育人严谨认真的教师队伍,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建设完成1-2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4.抓好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部门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爱护教师,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职务、职称晋升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不断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以学院三定方案为依据,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继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严格规范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5.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教师服务学生的能力。以课程为依托,以竞赛为平台,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同时还掌握生存之道。

    6.专业建设

    根据学院发展和总体部署要求,按时完成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前期工作。

    四、“十三五”期间重点任务

    (一)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建立坚强的战斗堡垒

    坚持党建工作服务教学的原则,强基固本、筑就坚强战斗堡垒,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完善党组织设置为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部门教职员以爬坡过坎的决心、吃苦耐劳的勇气、战无不胜的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勇创佳绩,努力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根据学院部署全面做好本部门的迎评工作

    切实加强对迎评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部实际,进一步制定和细化迎评方案,采取量化分解任务的方法,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保证迎评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落实;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吃透”评估指标体系。对照评估指标体系,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迎评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迎评工作的积极性。发扬团结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凝练特色、查漏补缺,不折不扣地完成学院布置的各项迎评任务。

    (三)以校园网为依托,大力推进网络课程建设

    以校园网平台为依托,逐步扩大教学资源库的容量,形成数字化学习环境,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加快各课程上网建设步伐,探讨网络集体备课、在线交流等活动,努力营造动态交互、人人参与的开放式网络教研态势。

    (四)借助国家与学院的政策,独立或参与学院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器

    密切关注国家与学院的创新创业政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托学院知行公司打造“江西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为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孵化提供平台保障。以育人为核心逐步形成一条从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实训直至创业孵化的大学生创业培养链条。

    五 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

    (一)以改革为内驱力,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积极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及时调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积极引进网络课程、翻转课堂、小班化教学、mooc等现代教学方式。变更传统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高效。在省级、院级精品课程中率先进行课程评价方式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一是完善《应用文写作》省级精品资源课程建设;二是积极打造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力争到2018年前部门所属课程省级、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全部实现共享;三是持续抓好《大学语文》、《逻辑学》、《公安学概论》、《犯罪心理学》等重点课程的建设工作。

    组建、运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群,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我院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之成为通识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广受学生喜爱的品牌课程。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以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571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我院美育教育,积极建议学院确保《艺术鉴赏》课程的限选课地位,以艺术教研室为主体,开发5门以上系列艺术类任选课。

    深层次参与警察职业培训教育,继续在警察职业培训教育中开发系列讲座或课程。

    (二)组建科研攻坚小组,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针对通识课程相关研究中存在学科较古老、理论研究较成熟的现状,组建由高学历、髙职称人员组成的科研攻坚小组,引领、示范部门科研工作。

    鼓励教师加强理论阅读,提升理论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拓展研究视野;鼓励教师大力开展院局合作、院企合作,努力拓展和延伸研究方向,多视角、多领域挖掘基础课程与社会热点的契合点,整合优势,寻找主攻方向,不断提升通识课程教师研究水平,提升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十三五”期间,部门将为教师建立2-5个实践基地。鼓励青年教师立足学校的科研课题,引导、组织青年教师积极申报院级课题。鼓励各职称层次的教师参与院级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参编教材或组织教师自编特色教材,并适度给予经费支持。

    加大科研投入,在部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一是积极争取学院的相关经费政策支持;二是适度削减其它经费,加大调研经费投入;三是提高部门科研奖励的比重。

    (三)积极扶植教学科研骨干,从团队建设入手,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以党支部为坚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大力宣传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加快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建设。

    以课程教师为基本教学团队,通过整体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力争将公安应用写作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将大学语文、公安学概论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同时打造一支出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团队。

    加强师资培育。根据基础学科、专业发展要求,通过学历提升、职称提升,调整优化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至2020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达7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达到50%以上。借力“双千计划”,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教师知识结构,至2020年,“双师型”型教师和“双千”教官比例达到部门教师的50%,打造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好学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长远战略目标出发,重视后备队伍建设,继续引进高学历人才充实各教学团队,合理配备教师梯队。根据教研室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五年内理科教研室计划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名,其中高等数学引进1名,普通物理引进1名,大学化学引进1名;社会工作教研室计划引进社会学专业博士生2名,或引进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3名。

    注重青年教师成长,制定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助推人才培养。每学年选送一位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或参与社会实践,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培训;鼓励教师在线学习网络课程,每学年选派310名青年教师参加短期进修、学术会议以及培训课程的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内外的学术活动,成为教科研中坚力量。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积极扶持教科研骨干,重视并鼓励教师走出去长见识、扩眼界,参与各方组织的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与公安实践交流合作,努力造就一批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2020年,有1人进入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有3人以上进入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有1人以上被评为院学科带头人。

    (四)完善制度,强化过程管理

    进一步完善各项以人文本的激励机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职务、职称晋升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不断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增强我部教师“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认知观、荣誉感。

    以学院三定方案为依据,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继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严格规范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快完善教研室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研室管理。这包括组织制定教研室工作条例、教研室活动制度、教研室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强化对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调控,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二是通过落实系部督查制度、听课制度等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通过建立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制度,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及时调控指导;三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教学科研激励与竞争机制,奖优罚劣,充分运用管理杠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水平。

        (五)最大限度延伸服务半径,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课程为依托,以实践为途径,因材施教,结合专业特点改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使之更具针对性、指导性。根据学院顶层设计,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发两门以上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就业生存能力。积极争取学院优惠政策,继续办好公务员培训班,助推我校学生参试公务员,为学生参与就业竞争提供帮助。

    优化、拓展实践教学形式,通过组织或参与省级、院级各类技能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服务学生能力展示。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警苑·华采杯’作文比赛”等省级、院级相关职业技能竞赛,搭建“学习、践行、展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服务学生展示创新创业能力、展示各种职业技能,为学生尽情挥洒才能提供舞台。

    (六)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稳步完成社会工作专业前期建设

    按照学院布置,完成社会工作专业前期建设任务。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论证等工作。在学院确定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前提下配齐专业教师,完成学生管理前期准备工作。